天津北方网讯:5月18日,酝酿已久的“天开高教科创园”大幕拉开!
从最初设想到实打实落地,不足半年时间,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们一道用心血拼出了这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天工开物、智创未来,双向奔赴、书写精彩。这篇美好愿景,需要点滴实践去创造、活跃、升腾。
(资料图)
开园5天,走进天开园“一核两翼”,看看这里开篇如何书写!
天开园:发出“邀请函”
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园暨发展大会日前召开。高朋满座,嘉宾云集,天津举全市之力重磅打造的科技创新高地,正式向海内外创业者投资者发出邀请。
这里拥有资源。以中关村硬创空间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企业刚刚与天开园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资源配置不足是中小微企业的痛点之一,中关村硬创空间将从政策上、科研服务基础设施设备配置上、资本助力及市场端对接天开园,为企业打造科创生态体系。“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天开园的核心定位让其找到了合作的方向。
这里拥有人才。天开园要探索“学科+人才+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璞跃中国合伙人看准天开园具备的雄厚人才条件,认准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优秀的项目和人才。该公司平台的搭建与大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就是要贴近高校,将人才、科技跟产业资本紧密结合。
这里拥有先进理念。不少企业参观天开园后她感到非常惊喜,表示“理念跟天开园发展的理念非常契合”。许多希望落户到天开园的企业,要在这里搭建一个加速孵化平台,使积累的经验,帮助更多早期的创业者。靠前挖掘,靠前服务,靠前与创业者交流,投资更多优秀的企业。
高端人才云集,创新资源密集。天开园吹响了天津市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冲锋号。
西青区日前出台20条专项支持政策,设立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园区建设运营、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企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每年基础额度为2亿元。同时,区财政出资2亿元设立用于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基金。对高校科研人员在天开西青园新注册企业,一次性给予最高50万元资金支持。围绕西青区五大产业链,由该区链上企业提出在链研发和补链展链项目,给予“重点产业领域科技产业化项目”资金支持,单个项目资助金额最高200万元,年度资助总金额最高2000万元。
首批入驻人:家的感觉
天工开物,将开出更多的新生事物,开出更多的风流人物。
在天开园一期开园的5、6号楼,众多入驻企业已正常运转办公。
首批南开大学的27个科研成果孵化项目这样分布:在天开园的6号楼,4楼主要做生物医药和环境类项目,5楼主要做信创和人工智能项目,6楼做新能源和新材料项目,7楼为校友会的相关企业,8楼为数字化的研究中心,以上这几层入驻的项目与企业形成了服务生态,都与天开园建设的功能定位相契合。天津大学的28个项目主要聚集在天开园6号楼。项目分布在5个楼层,集合了天津大学工科见长的各个优势学科,比如机械、精密仪器、化工、自动化等学科,助力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首个学生创新创业路演活动“助创启航”──学生创客天开园参访及创业项目路演活动举办。南开大学师生代表走进天开园,实地了解园区规划和服务状况,参观“南开科技力量”科技展。路演时,10个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主要负责人分别从项目背景、技术壁垒、市场调研、产品分析等维度进行展示,与评审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评审专家们也开诚布公,纷纷答疑解惑,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良方”。
上千名创业者在天开园有了“家”。综合服务楼一楼的服务大厅,汇集企业开办、政务服务、纳税服务等各项业务的“一站式”平台,令入驻者们直呼“感受到了园区的温暖与贴心”。在园区的餐饮烘焙、咖啡茶点、超市便利店等地,为配合创业者们工作时间,5点就开始营业。为了让创业者们有个健康放松的空间,天开园还专门配备了健身房,可以在这里充分挥洒汗水,释放澎湃的创业激情。
“新鲜血液”不断涌入
天开西青园科创服务中心揭牌正式投入使用。该服务中心将面向园区企业提供展示展览、项目招商、帮办代办、会场会务、科技金融等服务,涉及24个部门在内的699个政务服务事项,未来都可以通过帮办代办或绿色通道的方式实现一站式办结。
在日前召开的首届西翼论坛上,天开西青园管委会与10家企业代表进行了集体签约,合作项目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网联、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计划投资额超3亿元;天开西青园管委会与10家金融机构、基金公司、合作伙伴代表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未来这些机构和企业将为园区企业提供资金保障、融资支持、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在揭榜挂帅仪式上,智慧交通与车联网研究项目等4个项目成功签约,同时发布了金西盟干细胞(天津)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区内企业的科技合作需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团队攻关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中试及产业化项目,也正式落户天开西青园。这次落户的新项目,将租赁2个厂房,约12000平方米,将重点在钠离子电池、水系锌离子电池等方面,进行攻关并产业化。由学校提供人才、实验平台、测试仪器,企业则围绕市场需求,确定产品具体应用方向,给予研发经费支持。天津理工大学绿色纳米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志好团队十五年科研心血,在天开西青园“落地生花”。袁志好团队已经收到订单,且科研成果受到国外市场的关注,尽快开展中试迫在眉睫。依托天开西青园的产业聚集优势,袁志好还在园区里找到了上下游产业链的“集合点”。园区内企业生产的高分子材料未来可作为电池外包装封装材料,多家高校新能源项目的入驻有利于搭建共享交流的平台与空间。今后他们将持续加强与其他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行业间联动机制的创建完善,汇聚高校之“智”,助推天开西青园展“翼”腾飞。
“校企紧握手”海河教育园区科技成果发布暨校企对接会日前举行,这是开园后的首场大型校企对接活动。市教育两委共发布可转化重点成果100项,包含智能科技40项和“双碳”领域60项,100条成果均达到中试及以上,达到量产技术条件的占20%。同时,市教育两委从前期征集的300多条成果中,遴选出具备校企合作现实可行性的成果45项。海教园管委会借助“院校联络官”制度,新挖掘高质量科技成果55项,切实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推动高校更多科研成果在津落地转化。
(综合自天津日报、津云、和美南开、天津西青、网信津南)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18 华南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