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式的付出,苦情式的教育,只会养出自卑懦弱的孩子。
【资料图】
停止诉苦和抱怨,别让孩子负重前行。
作者 | 侃侃妈
最近看到一条微博,是博主@止痛胶囊在奶茶店听到的一段暖心对话。
女儿点了喜欢的饮料,忍不住嘟囔价格有点贵,妈妈自己都不舍得再买一杯。
妈妈却回答说:“不贵,妈妈把你生下来,就是为了让你多享受这个美丽的世界。”
女儿疑惑地问道:“你的意思是,难道奉献就是享受吗?”
妈妈说:“当然不是!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才是享受。妈妈当初是自愿选择生下你的,所以现在很享受。”
紧接着又聊到学业,女儿很焦虑,觉得自己喜欢的专业将要花掉家里一大笔钱,而且未来收入也不会太高。
妈妈听完则打消了她的顾虑,打趣说女儿还会做美甲,将来如有必要,还可以靠这个手艺自立呢。
听到最后,博主不禁感慨:这位妈妈完全没有贩卖苦情、规训说教,简直是梦中情妈!
微博底下也有不少网友留言表示羡慕。
他们想起小时候曾有过相似的经历,换来的却是父母“祥林嫂般”的苦情教育:
吃一顿肯德基——“这顿饭可花了爸爸辛苦半天的工资,你一定要懂得感恩!”
买件新衣服——“家里不容易,爸妈天天省吃俭用,把最好的都给你了。”
教育专家黄仕明说过:父母的状态是对孩子最大的催眠。
苦情教育,可以说是中国式家庭最大的PUA。
而在苦情教育中浸泡长大的孩子,一生都被家中苦味的情绪裹挟,在紧张不安中踟蹰难行。
父母喜欢诉苦,最先遭殃的一定是孩子。
在生活不易的叹气中长大,孩子很容易会变得自卑敏感,抬不起头。
在纪录片《父亲》中,农民工老韩进城打工,供养自己的儿子胜利读大学。
老韩有个习惯,就是会把每一笔借钱记录,每一笔支出,都记在本子上,以便可以随时拿出来叮嘱教育一番。
“你看,这是这次为你借的钱,崔牛50元,红旗50元,李卫卫200元,满仓100元,韩亚军190元。”
“我儿,这大学头一年就交了7000多块钱,你可一定要好好学习!”
胜利平时很懂事,在学校每天的伙食从不超过六块,经常是素菜配米饭。
课余的时间也从不玩乐,一有空他就蹲守在操场里,翻垃圾桶捡空瓶子卖钱。
他也会在意同学异样的眼光,但父亲的话每天敲打在耳边,让他不得不放下尊严。
一转眼,就到了找工作的时候。
可谁知道,胜利在招聘会里转了两个多小时,却一句话也不敢开口说,最终一份简历都没投出去。
原来,长期“低头”的生活让他打从心里就觉得低人一等。
他每天小心翼翼,不敢跟人交流,也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际。
最后,四处碰壁的求职经历让他干脆放弃自我,找了份不需要学历就可以干的苦力活,又踏上了和父亲相同的命运。
弗洛伊德说过:
“童年的不被满足,哭穷的环境,会让人自卑,自卑的人长大后,更难自立。”
老韩当然不是坏父亲,他为了孩子上学倾尽所有。
但他却忽视了孩子承受能力有限,把生活的苦难全盘托出,让孩子陷入深重的自卑中,彻底失去改变生活的底气。
正如一位知乎网友所说,父母每天的诉苦,对她最大的影响并不是金钱上的,而是让她成为了“只有吃剩饭、玩破烂、穿旧衣才能心安理得的垃圾人”。
物质上的匮乏可能是一时的,但精神上的自卑贫瘠却影响一辈子。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在综艺《放学后》中,四年级女孩吴欢芮的生活就笼罩在阴霾之中。
尽管她成绩优异,十分懂事。但每天写作业的时候,妈妈还是会坐在旁边反复唠叨:
“妈妈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就希望你能出人头地!”
终于有一天,吴欢芮再也受不了了,她大声反驳道:
“我上学也很累,你以后再这样说我,那就别回来啦。”
结果妈妈听了之后,十分生气,竟然真的甩门而去。
伤心的吴欢芮只能对着镜头向妈妈道歉,留下了委屈的泪水。
苦情教育,本质上就是父母控制欲的体现。
是以爱之名实施的情感勒索,用软暴力的方式逼迫孩子进行无条件的服从。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只能压抑个性、掩藏情绪,最终陷入怎样也无法满足父母的窘境。
曾经看过一个台湾的教育片叫《茉莉的最后一天》。
茉莉母亲本是海归硕士,为了照顾家庭,她便放弃了留美深造的机会。
然而,她对自己的牺牲并不甘心。她把内心的缺失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处处严格要求。
茉莉每天都遵守规定,也尽力去讨好母亲,然而母亲仍是时常不满意。
她最常挂在嘴边的便是:
“如果没有生你的话,我现在早就是教授了!”
在母亲变本加厉的苛责和繁重课业的双重压力下,茉莉的心理防线被压垮。
她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开始自残,并最终选择从自家阳台一跃而下。
孩子往往透过父母对自己无条件的爱,才能学会爱自己。
可苦情教育是沉重的,它让孩子困惑不安,时刻惶恐这份爱将被拿走。
错位的爱,让父母和子女各自活成了孤岛,也让孩子离幸福越来越远。
作家刘继荣曾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丈夫常年在外,她一个人又要忙工作,又要忙孩子,常常诸多不顺,每天自是怨言颇多。
那一两年,她下班回到家,就苦着一张脸,洗衣做饭,也总是在唉声叹气。
晚饭后,她还要打电话与朋友抱怨各种小职员的难,兼职主妇的累。
直到有一天,她无意间听见儿子跟同学吐槽:
“我没有幸福感,哪里能笑得出来,人生太苦了......”
她不禁打了个寒颤,这才警醒,自己天天一成不变的抱怨与责怪,竟然也让儿子没了快乐。
想到这里,她下决心改变。
她告诫自己,进家门前,再累也要揉揉脸,必须先弄出一个温暖的微笑。
洗菜做饭时,不许唉声叹气。
晚饭后,不带手机,只带儿子去楼下的体育馆打乒乓球。
当她不再诉苦不再抱怨之后,和儿子之间的关系竟再次亲密起来,家里也变得更加温馨。
她说:
“一个阳光快乐的妈妈,就是一座鸟语花香的天堂。谁也没有资格,在孩子心里种下灰色的种子。”
确实。
一个没有幸福感的父母,又怎么会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而漫漫人生路,若是没有一颗快乐的心,那孩子的未来又会成什么样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托马斯曾说:
“有的父母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分离。”
他们的爱太过沉重,没有了自我,死死缠绕在儿女身上,剥夺儿女的生活空间。
直到最后吸干儿女,还觉得自己无私伟大。
但其实,父母带给了孩子生命,养育了他,并不代表可以支配他的人生。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从来都是一场得体而不失温暖的退出。
所以,远离家庭PUA,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孩子当“外人”。
想想对待外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更注重界限感,会倾听对方的感受和理由。
对待孩子,也要用这个态度。
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他的世界,从他的行为背后,去了解他的想法和动机。
只有这样,才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够真正地引导他,帮助他。
请记住,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让别人看我们做得多好,孩子多乖,多听话。
而是让他能够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拥有幸福的能力。
所以,为人父母,请先做好榜样。
用温柔的笑容和昂扬的心态,赋予孩子无穷的能量,鼓舞孩子放心前行,大胆追梦。
与所有父母共勉!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18 华南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